股民几乎所有的操作,思维都是围绕个股,解读消息也是针对于个股,结果却不尽人意,为何?其实,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,很多时候根本没必要选股配资知识网 配资,或者说选股的很多精力都是徒劳的,因为只有大环境,大的行业因素确定后,最后才会轮到个股因素,这是很小的一部分,在此之前,决定涨跌和股民利润的都不是个股,而是大的因素。大的因素优先级高于个股
@东方网友5692231335、@旺仔6163759655 等几个股民朋友都提到了,要分析某某个股,觉得业绩报中有并购,有计提,有一些热门概念如何,认为要将大力气研究这些细节。
@玉名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偏好,以及能力圈,所以有一些的确是我不太擅长的,有些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品种。如今市场的确是5000多只个股,数量庞大,如果每个都研究,且不说是否合理,就是精力消耗也是巨大的。但其实,我们需要遵循一个规律,个股有没有必要去研究,因为说实话,大多数是没有研究必要的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我们需要自上而下思考,这个大行业是否有机会,然后一般是先海外后港股,然后A股;接着思考子行业,最后将平均的指数利润拿到后,才会是选股去博超额收益。
这是两方面的考虑:第一,优先级的考虑,先大的因素,然后小的因素。当市场大环境因素不符合时,个股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;而如果说市场好的时候,指数品种就很有用了。说得更白一些,哪怕是业绩差,或者就是利空,只要行业景气周期,一样跟随鸡犬升天;或者更白一些配资知识网 配资,类似市场每一次群体反弹初期(2024年的2-3月,9.24之后的1个月),我们看到涨得最好的是微盘股,业绩暴雷指数,这是固定规律,弹性大的品种反而涨得好,不需要且也没法研究到个体。
第二,当行业一步步显现机会时,先指数后个股,将平均利润拿到然后超额利润,这样也是有次序的。大的行业都没机会时,研究个股就有点浪费,逃不过大环境因素,这个其实在半导体周期中更为明显。因此,涨跌,都不是源于小的因素,而是大的因素更有效。综合来看,市场并不是所有时刻都需要选股,那样越努力越容易陷入困境的。做可重复使用的功课更有效
@123456oir89:能不能就跨境电商这个思路作一投资建议的相关文章。
@玉名:嗯,近期的确在解读关税时,提到了跨境电商这个思路,也在盘面有活跃。但这里面有一个尴尬,一旦特朗普发言,什么就没有了。从企业层面来看,偷摸着干,一些小公司可以,但放不到台面上,更不太可能体现在上市公司。
@123456oir89:那是。题材可以但不能作为为主题。
@玉名:还有一层含义,比如说类似苹果、英伟达产业链链这样的,就算关税因素继续,他总会有修复的周期,行业因素如此,我们总能博弈到修复型利润,这样功课研究是有意义,哪怕费点力,建立之后还能多次使用。但有些概念吧,没有这种保底的特性,研究之后不能多次使用的,也未必能带来收益,这才是需要小心的。
其实,我们在博弈周期行业波段时,也有类似的因素,如猪周期,我们分析更多的就是行业的所在周期,时间因素,哪个阶段是利于反弹,哪个会调整,哪个时段无方向期,这个会让我们的操作更有方向感,做到有的放矢;更关键的是,我们会发现个股很难逃脱行业周期的束缚。说白了,当股民视野只看到所谓的个股时,实际上,影响的涨跌的因素都在视野之外,那么市场诸多变化,就会导致手足无措,或者进退失据。接下来,我们从利润产出角度思考,究竟大利润来自于哪里,如何博弈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